近日,我院康复科上演了温馨感人的一幕。患者徐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将两面鲜红的锦旗送到康复科医护人员手中,锦旗上的金色大字,诉说着这个医疗团队带给她的新生。
徐女士因车祸导致腰椎体爆裂性骨折,在骨科做完手术后转入康复科治疗。入院时,徐女士身体机能严重受损,腰骶及双下肢的剧烈疼痛让她寸步难行,右下肢疼痛和足背屈活动受限明显,曾经行动自如,此刻却连基本行走都成困难,身体的创伤、心理的阴霾笼罩着徐女士。
面对复杂的病情,康复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三方紧密协作,展现出专业与温度并存的诊疗智慧。
医生同骨科等临床科室多学科合作,结合患者情况明确诊断和治疗方向,和护理、康复治疗师一同评估患者疼痛活动受限情况,综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康复科副主任张兴涛副主任医师巧妙采用中彝医传统治疗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内服与外治并用的方式,对症给予患者中彝药内服、普通针刺、红外线、电针、颊针、浮针、腹针等中彝医传统治法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康复治疗师运用专业手法和先进设备,根据患者功能受限情况行推拿、运动、作业疗法、低频电治疗刺激神经恢复肌力,每日耐心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再适时调整训练强度与方式。
护理团队则化身贴心家人,密切关注患者身体状况,询问治疗后有无不适,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给予健康教育,指导自我锻炼,从生活起居到心理疏导,给予徐女士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点点驱散她心头的阴霾。
经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奇迹渐渐显现。徐女士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各项机能显著恢复,疼痛缓解明显,步行功能改善,那个能够稳健行走的徐女士又回来了!
徐女士送来的两面锦旗,承载的不仅是一份谢意,更是对医者仁心最好的诠释。康复科团队会将这份认可化作前行的动力,用更多的专业与爱心,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康复之路。
科室简介
楚雄州中医医院康复科起源于建院之初成立的针灸推拿科,2020年4月正式独立成科,现已发展成为以专病为基础、以功能康复为导向、以康复技术为核心、以彝族医特色为优势的楚雄地区中医规模最大的综合康复诊疗中心,是楚雄州康复治疗质控中心的挂靠科室及楚雄州康复医学会脑卒中康复分会的主委科室。科室2022年获批云南省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康复科)建设项目,2024年成为云南省彝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核心科室。
现有成员36人,其中医师14人、康复治疗师8人、护士14人,有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彝乡名医1人、楚雄州彝医药大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楚雄州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科室开放床位103张,有传统康复治疗室、护理综合治疗室、OT室治疗室、ST治疗室、康复功能训练大厅等。
硬件设施:设有骨伤(肌骨)康复单元、脑病(痿病)康复单元、心肺康复单元、重症康复单元、老年病康复单元,拥有肌骨康复、运动损伤康复、神经康复、心肺康复、重症康复、持续性植物状态康复、脊柱侧弯康复、快速康复、体医融合康复等亚专科康复技术团队。有多关节等速肌力训练与评估系统A8-3S、平衡测试与训练系统、气囊式体外反搏治疗装置、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阿基米德与SET悬吊康复工作站、汉语失语症评估训练系统、上肢综合训练A2系统、手功能综合训练桌、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经颅直流电TDCs刺激仪等先进康复治疗设备。
服务范围: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骨科术后及运动创伤康复(脊柱或四肢骨折手术后、脊髓损伤、关节置换手术后、截肢、各关节及肌腱和韧带损伤、关节脱位、脊柱侧弯、脊椎压缩性骨折),外科手术后康复,创伤性关节粘连和僵硬(肩、肘、腕、髋、膝踝),心肺康复等。
中医特色优势:开展彝医水膏药、彝医湿热敷、彝药封包、彝医敲治疗法等10余项特色治疗项目,以及“靳三针”调神针法、“管氏”特殊针法、通浊调清针法、通督调阳针法、颊针、推拿、艾灸、中药熏洗、穴位贴敷、耳部刮痧、神经阻滞、穴位埋线、小针刀等2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
现代康复技术: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CST颅骶椎疗法、施罗斯脊柱侧弯训练、SET悬吊、等速肌力训练、川平疗法、PNF治疗、Brunnstrom评估治疗、ADL评估训练、认知功能评估治疗、言语评估治疗、构音障碍评估治疗、神经松动、Bobath、Rood治疗、肌肉能量、筋膜松解手法、意大利筋膜手法、平衡协调功能训练、牵伸、贴扎、经皮神经电刺激、经颅直流电TDCs治疗、经颅磁刺激、吞咽障碍治疗以及蜡疗、中频、低频、微波、冲击波、超声波等。
(康复科 何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