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康复
人们通常会想到
脑卒中后康复、骨科康复、创伤康复
对心脏康复却知之甚少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心脏康复可显著改善心血管功能
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的
重要组成部分
56岁的李先生是一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他在血运重建和规范的药物治疗后,听取医生建议及时进行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医师经过专业个体化评估,为李先生制定了MIIT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方案。经过36次训练,李先生的最大代谢当量从4.6METS(偏低水平)递增至6.8METS(中等水平),体力活动水平较康复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心脏康复有什么必要?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许多新技术、新药物在疾病发作急性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是植入支架、搭好桥、换好瓣膜后就真的一劳永逸了吗?
事实上,许多心血管病患者在疾病的缓解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精神心理问题,比如经常忧虑用力时支架是否会脱落,因害怕心梗再次发作而整天惶恐不安,时常出现胸闷、心慌、气急症状,到医院检查却无异常等等。
也有人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就不能运动了,尤其在手术后长期静养,却不知道这样会导致心脏功能及机体体能进行性下降,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而心脏康复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心血管疾病“防病、治病、控病”的有机统一。
心脏康复的五大核心处方
心脏康复有五大核心处方,其中以药物处方为基础,运动处方为核心,辅以心理处方(包括睡眠管理)、营养处方和戒烟限酒处方,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
心脏康复分三期:
I期康复:住院期间康复,医务人员通过的健康宣教及综合评估,增加患者的康复意识,积极进行心脏康复。
II期康复:门诊医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管理,涉及药物、运动、营养、戒烟、心理、睡眠等内容。
Ⅲ期康复:居家康复,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哪些人群适合做心脏康复呢?
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应该积极进行系统的心脏康复:
1.心血管疾病患者: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患者。
2.各种心脏病术后患者:冠脉搭桥术后、冠脉介入支架术后、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
3.心力衰竭患者:慢性、稳定期的心力衰竭患者。
4.双心疾病患者:有心血管疾病且伴有心理问题者。
5.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早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
心脏康复的核心处方——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而科学的运动处方需要心肺运动试验来制定,它是综合心、肺活动肌群,在一定功率负荷下记录代谢指标、通气指标以及心电图的变化来反映评价心肺等脏器对运动的反应。专业的医务人员将患者危险分层,按照低危、中危和高危等级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适合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平衡运动及呼吸肌训练。此外,中医传统运动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
科室简介
楚雄州中医医院内一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重点科室。科室开放床位55张,有医护人员29人,其中,医生12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6人、硕士研究生5人),护士16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9人、护士2人,人才结构合理。
科室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引进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诊疗新知识、新技术,与传统医学紧密结合,发挥中(彝)医、西医优势,广泛开展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防治和科研工作。
优势病种:对常见和疑难心血管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复杂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的诊断和抢救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和成果,治愈和抢救成功率居州内领先。
硬件设施:拥有遥测心电监护仪、临时起搏器、电除颤仪、食道电生理调搏仪、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无创辅助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床旁心脏超声,以及FFR、IVUS、旋磨、胰岛素泵等设备。
开展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包括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冠状动脉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内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冠状动脉光学相关断层显像OCT、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激光治疗术、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冲击波球囊治疗术、无植入药物球囊处理冠脉病变、可降解支架处理冠脉病变)、常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无水酒精化学消融术、冠状动脉瘘封堵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包括临时起搏器、常规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ICD、左束支起搏、CRT、CRTD、SICD、无导线起搏器、CCM)、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检查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下肢静脉栓塞介入治疗、颈动脉(支架)及脑血管造影等。在上级专家指导下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房颤病人左心耳封堵术。
(内一科 郑莉千、李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