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 专家科普

【楚中科普】肠道也会“中风”?老年人群需警惕!

2025-07-31 15:36 来源:楚雄州中医医院 发布人:小编 浏览:

众所周知

中风是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急性脑损伤

那你听说过

肠道也会中风吗?

它就是本期科普的主角

缺血性肠病

前不久,楚雄州中医医院肛肠科就收治了一例缺血性肠病患者。

62岁的王大爷近两年来反复出现便后肛内出血症状,血液点滴而下、颜色鲜红,伴有腹痛不适,食欲不振,大便6~10次/日且不成形,里急后重感明显。患者自认为是痔疮,外用“痔疮栓”后症状未得到缓解,便到医院就诊。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为其开具了肠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乙状结肠段黏膜大片出血、糜烂,结合病理检查,诊断为缺血性肠病。随后医生给予患者抗感染、改善循环、促进肠粘膜修复等对症处理。经过规范治疗后,王大爷康复出院。

肠道也会“中风”吗?

就像心脏需要冠状动脉供血,肠道也依赖肠系膜动脉获得氧气和营养,当动脉狭窄、栓塞或痉挛时,肠道组织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轻则腹痛、腹泻、便血,重则肠穿孔、感染性休克。而缺血性肠病,就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流灌注减少、不能满足代谢需求所致的缺血性疾病,俗称“肠中风”。

缺血性肠病主要表现为突然起病,以剧烈上腹痛或脐周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最为常见。血便以鲜红色血便为主,有时也可以是果酱样或柏油样黑便。严重者可引发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易被误诊为肠癌。

对于缺血性肠病,轻症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多可治愈,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评估是否介入或手术治疗。

缺血性肠病高危人群?

1.“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会加速动脉硬化,是主要危险因素。

2.房颤或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血栓脱落可能堵塞肠系膜动脉。

3.长期便秘者:用力排便可诱发肠道血管痉挛。

4.脱水或休克患者:血容量不足导致肠道低灌注。

5.罕见病因:口服避孕药、血管炎或凝血异常。

预防方法

1.控制基础病:严格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2.饮食管理:低盐低脂,避免暴饮暴食,便秘者增加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

3.警惕药物风险:长期服用避孕药、利尿剂者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4.适量运动: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散步、慢跑、游泳),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血液循环。

温馨提示:本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便血+腹痛,24小时内就诊可降低80%的肠坏死风险!

 科室简介    

楚雄州中医医院肛肠科始建于1979年,是医院最早成立的临床专科之一,是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中医专科。现已发展成为州内唯一一个以中(彝)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肛门疾病的特色专科,肛肠疾病诊疗水平居全州领先地位。

科室现开设病床60张,有医护人员26名,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8人,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开设有名医馆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科室以无痛微创、中彝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疑难病危重症的治疗为特色,秉承快速康复理念、微创手术、无痛技术,尤其擅长治疗以下疾病:

1.肛肠疾病:外痔、内痔、混合痔、肛瘘、肛周脓肿、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瘤、肛门湿疹、肛门疱疹、肛门瘙痒症、肛周溃疡、肛门肛管直肠外伤、肛管直肠狭窄、肛管直肠异物、肛周化脓性汗腺炎、肛周坏死性筋膜炎、肛裂、便血、肛周良恶性肿瘤、肛周尖锐湿疣、骶尾部藏毛窦、骶尾部脓肿、直肠阴道瘘、直肠阴道裂伤、坐骨结节囊肿、坏死性筋膜炎、直肠、肛门狭窄以及肛门植皮等手术。

2.盆底疾病:直肠脱垂、直肠内套叠、直肠阴道膨出、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盆底失驰缓征、骶前良性疾病、顽固性便秘、大便不全性失禁、顽固性腹泻、小便不全性失禁、功能性直肠肛门痛等。

3.结直肠疾病:结直肠息肉、直肠粘膜下包块脓肿、直肠吻合口炎、放射性肠炎、急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腹痛等。

4.术后并发症:肛肠术后继发性出血、术后感染、术后伤口久不愈合、术后肛门狭窄、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大便失禁等。

(肛肠科 朱谊)